在学校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这是我三年前的日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心情、想法。
星期日 7月4日 2004年
吉大前卫南区的风景在进入六月底时最美,当然这时我们都在复习迎考,无心欣赏了。欣赏的最佳时刻是在考完放假后,也就是现在。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人也闲了下来,好像诺大的校园一下子成了你一个人的了。在一个凉爽的下午,迎着小风或漫步在翠绿的园子里或骑行在高大雄伟的建筑物的下面,你会有种享用不尽的幸福。 如果这时你抬起头来仰望建筑物,你会获得更大的愉悦。除了令人震撼的建筑美外,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建筑物的背景竟是那飘着朵朵白云的蔚蓝的天。
我前天上网发现维基又能用了,我太高兴了!于是又编了一条“吉林大学”,我还是第一人呢。看来大家知道维基的还很少,当然这和吉大局域网内无法访问国外网站也有关。
说到吉大网络我就想说,它是个用户巨多的网络,但开发利用的还不够好。首先它限制学生访问国外网站,这就限制了同学们信息获取的渠道。为什么不开通国际通道呢?我想技术上不成问题,可能有费用上的问题,但是学校可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让愿意开国际通道的同学开户,家属楼不就这么做的嘛。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最敏感且是学校最担心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国家还不是一个言论完全自由的国家,开放了网络国外各种信息就会进入学生们的视野。但现在谁都能看出来并感觉到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国家的言论肯定会自由起来,这势在必行。对于一个事物我们只有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它才能获得关于它的准确认识,反之我们就不能对它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学校就不必担心所谓的反动政治宣传对学生的影响。我想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辨别哪些是中立的观点,哪些是有政治目的的煽动。八十年代的“愤青”早就绝种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只关心就业、考研、出国。我认为信息的开放是中国政治走向透明、文明的推动力,是件有利国家的好事。在信息开放这块学校可能还担心色情信息,这个大可不必了。大学生一般都达到了十八岁,心理已经成熟,看人类最真实的一面也没什么不能承受的。在一些亚洲的国家或地区像韩国、台湾,性开放和政治民主总是同时兴起的。我国现在其实正向性自由社会过渡,同时也在向政治民主这一目标前进。学校如果能对吉林大学十万学子开放信息那确实是件好事。
另外笔记本电脑也悄悄地开始在学生中普及,这使得我们带着电脑上课、上自习成为可能。如果在教室里也能与世界联网,那么方便的信息获取必将对学习大有帮助。但不可能每张桌子下面安装一个插头,但是无线网络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我希望吉大从现在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无线网络,在信息这块走在前列,做真正的现代化大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