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80随思【转帖】

——一个尚未开始的风华

一、传承之死

1840年,一批国人从梦中惊醒,不仅仅惊醒于噩梦,而且惊醒于击中自己的炸雷和闪电,错愕?慌乱?——失魂落魄!

这道闪电,使得中国遍体鳞伤的闪电是个终结,亦是一个开端;是传统文化落幕的结束语,是新篇章的序曲;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结束,是一个理想追求的开始——百年的惊涛骇浪沧桑沉浮就此展开。

作为现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是另一番骄傲与伤痛,谁能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伟大的文化宝库呢?经史子集浩如烟海的文化著作,《老子》中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谁说今天就不能给我们启迪呢?《中庸》中的“博厚,所以载物也”(在《中庸》26章“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谁说今天就不能继续给我训 诫呢?《中庸》中有“故君子以人治人,学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这样的为人处世法则谁说就过时了呢?

但是这些令后世子孙无限骄傲的东西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们并不是万事万物的万灵丹。过度重视伦理的传统文化,通过完整的社会伦理体系建立了支持庞大帝国有效运转的组织——由士大夫集团组成的伦理教化系统。这是一个由“上”和“下”两种符号组成的系统,“下”成为“上”的法则被完备的纪录在伦理系统中, “上”拥有对“下”的仲裁权,通过带有宗教色彩的仲裁解决“下”的纷争,平衡“下”的利益——这是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只要单层的“上下”结构是稳定的,这种稳定可以扩大到整个金字塔。就这样,沉浸在巨大伦理体系中的帝国得以延续千年而无人能动其根基,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象,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射兵和满族 八旗骑兵都不曾动摇其分毫。

人类的事务必然包括人类的内部事务——社会事务,和人类的外部事务——自然事务。这两方面事务的共同发展才能使得人类进步。但是让我们看看我们的伦理系统吧,“君臣”、“父子”、“夫妻”,所有的“上下”“长幼”顺序都被固定,任何人拥有的自然事务方面的能力都不能改变其位置。也就是说自然事务中的能力不 能对社会事务产生影响。强大的阻力阻止了自然事务方面的创造,慢慢的,我们的自然事务落后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其致命缺陷。

让时光回到1840,这个致命的缺陷产生的严重问题终于被暴露了出来。这是文化与历史的掀天巨浪,是大地震,大风暴!滚滚巨雷响彻中华大地,被惊雷震醒的国人开始书写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从未有过的新篇章。新的篇章里包含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一个世界是数千年我们不曾仔细了解过的中华大地以外其他地方,新篇章里国人开始勾画美好蓝图,憧憬现代生活,希望一步步的拉近与世界的距离。梦想源自内心,简单,质朴——富国强国之路。新梦在编织,旧梦在苏醒。就这样,百年历史在新梦与旧梦的交织中展开。

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等人成了第一批探索者,他们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号,希望通过发展西方技术来富国强兵。他们的结局我们是知道的,但是毕竟第一缕曙光是他们引入,百年富国强国中国梦是从他们开始。

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是第二批织梦者,他们提出了更鲜明,更响亮的口号“君主立宪”。比起洋务运动官员他们的观念无疑是更进步的,只有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有社会结构给新思想新技术作沃土,新思想新技术才能茁壮成长。只是维新派眼中神圣的皇帝并不拥有帝国军队,这么翻天覆地的巨变没有军队作为支持是可笑的,而皇帝的“神圣”在军队面前无疑显得懦弱无能,只是一个可笑的词汇罢了。维新派选择了“神圣”的象征,却没有选择好能真正让他们成功的军队。这种毫不务实,带有幻想性质的美梦当然是失败了。不过一个声音却通过这次运动逐渐深入人心——“革命”(革命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易经·革》中就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而这个词被维新时期的人们广泛传颂,包括孙中山《革命军》作者邹容等等,戊戌六君子的死激起了不少读书人的爱国热忱)。

真正把革命推到高潮的不是维新派而是孙中山。孙中山经过无数次救国的尝试,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一条路却越来越清晰起来——武装革命。虽然孙中山武装革命的方式几乎是自杀性质的,可笑的,但是他的努力最终让推翻旧制的信念深入人心。在他顽强意志驱使下,他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把中国历史大踏步的向前推进——他为千年封建王朝画上了句号。封建王朝的句号也是传统文化的丧钟,传统文化失去了它最有力的保护,新文化也的枷锁也永远被去除。

从枷锁中解脱的新文化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不可收拾,将新文化传播到各处。终于,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新文化璀璨的一页。新文化借助五四运动在四处生根发芽。五四使得国民党获得新的活力,也促使共产党的诞生。无论国民党或共产党尽管他们的理念完全不同,但无疑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书写着同一个梦。从1840年起诞生的那个梦在红色和蓝色中传承着。

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再次受到严重创伤。但这也使得传承百年之久的梦已进入国民的骨髓。

抗日战争的结束对民族来说是一次苦难得结束,另一次苦难的开始。蓝色和红色意识形态上的对决在古老的华夏地上展开。内战的爆发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数百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争夺的并不仅仅是谁统治中国而已。更重要的是争夺他们共同的富国梦应该以谁的方式去做。

红色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动员能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关于怎么救国富国的意识形态之争到此基本结束了。随着红色政权的尘埃落定,强国富国之梦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深入人心。但是征途并没有结束。新的政权并没有完成强国富国的理想。

于是又过了102030年……50年。

一代代人在不断的努力。老一代先辈们逐渐化作辉煌,新的一代又一代逐渐的成长起来。新的一代逐渐离18401949越来越远,教科书中的“红色”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代传播技术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百年来的冰河时期已经过去,冰雪开始熔化。

80年代成长的一代成了看日本动画片,美国电影,听港台流行歌曲长大的一代。成了生活每个角落都渗入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一代。成了无需经过艰苦奋斗就能直接享受前辈创造的美好生活的一代。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但是也从来没有那么遥远的远离前人的理想。

80年代,自1840年以来传承100余年的梦在这里消失了。传承100年的理想在这一代死去。

…… ……

又一次,一个旧的声音渐渐死去。但是,这一次新的声音却没有出现。

历史、记忆、过去……

二、泛精英时代

商业化使得产品可以在大范围内流动,工业化则提供丰富的产品。商业化和工业化使得产品被大规模复制,产品可以极大的丰富,甚至有时是过剩的。而现代教育和现 代传播(大众媒体,信息网络)也在另一方面做了惊人相似的事情。现代教育制造精英,现代传播将精英产出的文化以低廉的方式传播到每个角落。于是在物质生活、现代教育、现代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平民被精英化——即使是平民也拥有丰富的文化掌握多样的技能;精英被平民化——精英的模式被广泛复制,精英不再像以前一样数年才能产生一个,在传播系统的帮助下精英迅速产生,也迅速被人遗忘,精英在人们心中的贵族气质神圣地位消失,变得平民化。

泛精英时代里,人作为外部需求的物质生活因为商业文化和工业文化数百年的发展已经不成问题。而作为人内部需求的精神生活却在这个时代里变得不稳定。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的形态已经成熟,覆盖面积广大且品种丰富,印刷出版业、媒体出版业也已经高度发达,这使得人们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代价获取精神生活的产品。信息网络的发展更是让信息成为泛滥的洪水。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到让我们精神上获得满足的各种信息和文化产品。短期内精神和物质的丰富让人们放弃长远的构想,这正如鸦片,谁都知道鸦片长期服食的危害,但是吸鸦片的人却无法抵挡短期内获得极大快感的诱惑。在这样信息和物质都高度丰富的时代,人可以轻易的沉浸在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和电影,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中,甚至是网络上那漫无边际的新闻里。就是这些东西从某种程度戕害了信仰和信念。一切关于信仰和信念的词汇变得奢侈,坚强、毅力、勇敢、责任成为文化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信念。因为当这些成为个人信念时,他们将为这些信念抵御更多诱惑,为此而付出更多代价。这些信念在个人身上变得奢侈起来。只要个人稍微的放弃,就又可以沉浸在由各种丰富文化产品中,而不必与各种诱惑做痛苦的斗争。科学不曾让信仰在人们心中退却,因为追求科学也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信仰,科学让宗教信仰的领地减少了,但是新信仰却依然以各种形式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头可以在泛精英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写剧本、拍电影、制作游戏、谱曲、演奏,这些曾几何时少数人的专利,现在已经泛滥。泛精英时代的精英们制作的无数文化产品真正大规模杀死了信仰,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信仰之死。

如果说精神上文化产品的丰富使得我们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那么物质丰富的时代却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疯狂。KTV、酒吧、咖啡厅已经肢解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我们沉浸在这些灯红酒绿的物质氛围。今天一部iPod可以让我们着迷,明天一部车可以让我们遐想万千,后天一栋房子可以让我们失魂落魄。如果作为女人,物质的世界将是更加疯狂的高度丰富的物质几乎可以将女人撕碎。我们可以在物质世界找到运用在女人身上几乎任何一个细小部分的丰富产品从脚指头武装到头发全身每个细节的装扮这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宏大的艺术创作全身上下有众多细节这些细节的打扮是个很复杂的艺术课题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包围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几乎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宿命。物质是多样而丰富的,对物质的追求却是简单而纯粹的,这条单一的追逐之路被金钱所组成的价值体系量化着,规范着。简单的坐标,简单的规则,但是就在这貌似简单的坐标系中,人却非常容易受伤。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在金钱坐标系中保护自己,呼唤 更多的理智,纯粹的理智,用一切可量化的手段评估用一切利益得失来衡量情感更多的时候只能抛弃在一边谁说我们无情,我真切的看到我们有情有义,我们也曾为了伟大的爱情而动容;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心潮澎湃;为了社会残酷的现实而辛酸不已。但是情感遗憾的停留在短暂的瞬间,在遇到利益问题时,为了保护自己免于伤害,我们拿起理智,抛弃情感。情感在我们的时代被当成手绢,需要时拿出来擦干眼角的泪水,不需要时则放在谁也看不见的黑乎乎的衣袋里。这些让我们无法承认我们拥有完整的灵魂。在物质丰富的时代这是我们的灵魂之死。

工业化、商业化、现代传媒正异化着我们。媒体强烈的引导性剥夺我们的呼吸权。我们被迫关注财经、银行和股市以便使我们看上去更像在这个商业社会活着。娱乐方面的资讯已经被媒体筛选过,我们不得不去关注那些最能给媒体带来利益的娱乐信息。因为媒体的轰炸,我们不得不卷入各种“潮流”,这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被媒体称为“潮流”的才是“潮流”,而为了在人群中显得我们很入“流”我们必须去适当了解这些潮流,尤其在大众传媒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声音能出现在潮流的浪尖,我们不得不和媒体一起去推波助澜,一道去深刻研究潮流。不懂大众传媒我们就不懂大众话语没有大众话语我们将在生活中被置于边缘商业化强大的规范性剥夺我们的成长权商业化要求不断的扩大规模要求能管理庞大的规模于是商业化要求一切处于可理解、可量化、可复制的“经典”模式。这些“经典”就是各个领域中的专业素养。特立独行的家伙不受欢迎,因为他们会破坏量化评估的可能性。使得逻辑和数字的累加出现困难。无数的人充当商业世界的医师,他们解剖“经典”商业模式把这些“经典”模式做成标本,以便进行Copy & Paste 。他们还对特立独行性格的“病人”做手术,帮助这些“病人”祛除独树一帜的性格成为“正常”甚至是“优秀”的标本的复制品。我们在这个商业化的大环境中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不成为经典标本的副本,我们就在工作中被置于边缘,进而失去生存的机会。工业化对可复制性要求更为严苛,因为他们要严格控制错误发生率,以便扩大规模减少成本,于是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人被要求按照一套预先制定好的“标准作业流程”工作。中间完全杜绝标新立异,只要求做的和操作流程一致,成为血肉机械。我们就在商业化工业化中被束缚思想和行为。媒体、商业、工业和起来制造了我们的个性之死。

三、历史,声音


历史

声音

1840s

鸦片战争

魏源《海国图志》

1850s

太平天国

王茂荫上奏请变科举

1860s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慈禧发动政变

李鸿章改革科举,办新技术类学校

1870s

左宗棠收复失地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邮票,《申报》

1880s

北洋水师建立

申报记者的第一封电报

1890s

甲午战争,百日维新,兴中会在旧金山

严复《天演论》,商务印书馆,学校

1900s

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辛丑条约

三民主义,电影,复旦,废科举

1910s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党建党

《新青年》,清华,香港大学

1920s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易帜,统一

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生产的飞机

1930s

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

左联

1940s

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仇恨,红色还是蓝色?更多仇恨

1950s

抗美援朝,扫盲,土改、反右、大跃进

生产建设,捍卫尊严,浮夸和饥荒

1960s

文化大革命,原子弹、氢弹,下乡

激动,疯狂,动乱

1970s

卫星,周、朱、毛逝世,文革结束,四人帮垮台

思索与更多思索

1980s

: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与文化的复兴,连环画,电视

1990s

香港,澳门

Windows,互联网,接触世界

2000s


神州,奥运




学校:南洋公学(1896,上海交大) 求是书院(1897,浙江大学),京师大学堂(1898,北京大学)

三民主义:孙中山于1905年在《民报》发表,内容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电影:谭鑫培拍摄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

经济与文化的复兴: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使得经济开始复苏起来,成长在70年代,把青春挥洒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人们在这个时期活跃起来,开创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他们很多在恢复高考以后念了大学,有的出过国.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的创作风气就未停止过,目前仍然是文化的主流。遗憾的是,他们对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历史于我们这一代似乎只有“台湾”这个惆怅的遗憾了,香港、澳门在我们成长的时候统统画上了句号,这意味着我们的前辈把他们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问题处理了,没有继续留下来给我们。剩下的因为吵闹声,使得一切看上去都不具有开创性,三峡工程——无休止的关于环保问题的争吵,政治的争议;教育改革——永远有无数的 声音,却没有对学校的学生产生什么实际的影响;医改、房改、国企改制无一不是充满着吵闹,似乎喧哗和吵嚷才是我们的主旋律这些吵嚷其他年代的人也经历过吧,无数又无数的吵嚷后,在吵嚷的人们已经忘却了当年的真实以后,会有人站出来给这些曾经的吵嚷定性,让曾经的吵嚷看上去不曾发生过一样。五四时代的争论早已有了盖棺定论”,所以我肯定今天的任何争吵在数十年之后将会无影无踪吵嚷我们变得怎样变得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变得分辨不出方向;变得热爱争吵,不!应该说是吵闹;变得没有使命感,没有责任感;变坏!变狂!变小!

当然一个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社会吵闹是必然的。这源于受教育教育的人群在寻求认同感,不同观点说来也不至于会导致他们之间利益冲突,但是一个观点的发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寻求认同,而当这种观点得到拥护时持相反观点的人群就有种认同感下降,认同被否定的感觉,这从心里上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乎找到机会就冲上前去展开舌战(当然利益团体借助媒体炒作自己的现象也是有的)。认同感分为求证认同(求同认同)和求取认同两个阶段,学生阶段主要是求证认同,就是不断的表达希望自己的理解,希望自己的理解能和“标准”一致,这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如果汉语拼音教出多样的读法,汉字教出多样的写法就不行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尽量能 和“标准”一致,我们的精英教育体系使用考试,然后用分数量化学生和“标准”一致的程度。这个体系造成了认同感的真空,因为在这个一元价值体系(分数系 统)中认同感被和分数锁定在一起,认同感随分数的从高到低梯度分布,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较多认同,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获得较少认同。过了学生时代,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分数评估系统的消失,人们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特有的结论,产生孤独感,急于求取认同。思考的越多的人,观点和思考少的人观点就越不一样,思考越多越孤独,害怕自己是边缘人,就急于找到媒介发表意见,通过认同感来消除恐惧,得到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但是受教育的人是多的,从媒体上获得认同的人毕竟是少的,无法获得工作上认同感的人毕竟是多的,于是我们开始分裂。行为上玩世不恭迎和世俗,却希望保持自己精神领域的“洁净”,这是反抗与屈服的折衷。无法从自己发展出的观点中获得认同,却也不敢坚持一边自己被人群认定为“边缘”,于是只好在行为上和大众一致去获取大众化的求证认同感,以便确定自己,确定位置。但是越是和大众完全一致,越无法找到自己,越是压抑心中的独立个性,越产生巨大的孤独。强权暴政时代,匹夫也会振兴图存,在 受广泛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挑战的勇气。(勇气的沙漠时代,敢于竖起大旗,勇往直前的就被视为英雄。因为勇气被自己认可,身上却又缺乏,致使这东西很迷人,很多人需要通过“勇气崇拜”来获取拥有勇气的快感。)

80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应该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年代,经济起飞,文化复兴。在70年 代的压抑中思索的人们突然一跃而起,把整个中国的天空弄得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比起前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声音是空前的,当然并不能和以后比,但今后的五彩世界,是这个时期活跃的人们开创的)。遗憾的是,这时候我们还小,完全看不到当时灿烂的景象。但是,我们成长的时代,连环画迅速的过时,迎接我们的是游 戏机、动画片、漫画、广播、电视、电影、流行歌曲和后面的互联网。这些是我们成长的主旋律,等我们被游戏机和动漫养大之后,我们去寻访在8090年 代踊跃创造的前辈们时发现,一条深深的鸿沟阻挡在我们和前人之间。他们在文革、上山下乡时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我们无法领会,无法建立共鸣,即便我们很仔细的找来相关的背景资料仔细研读,我相信我们的理解比起他们同时代人也大打折扣,因为我们享受的安逸生活无论如何都无法派生想象出那个时代留在人骨髓里的 震撼。8090年代是个舞台,从文革走进改革开放那批人的舞台,这只舞等我们去跳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另外一个样式了。

我们的血液已经很奇怪了。1911推翻了旧制度,解开了文化发展的缰绳,然后是一次又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宣战,直到后来我们彻底使用了改进的文字和拼音系统,然后用熊熊烈火烧掉了孔家庙,这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文化战争的高潮。可是数千年的文化沉淀那里这么容易洗去?当我翻开《老子》、《中庸》、《大学》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无论中国人有没有读过儒道释,经史子集的血液仍然流淌在中国人的血管里这血在中国的骨髓里不是一把火可以烧掉的。但是日本漫画,美国大片带给我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养分里面饱含的是欧美风格的价值观一方面我们觉得直来直去直截了当是正确的但是又忽而觉得有时候的确应该用潜规则圆滑一下生于这个时代注定我们的声音是不清晰不纯粹的

政治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已经淡去了似乎是个很遥远的声音,是的我们这代人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台湾例外)。《新闻联播》对我们上一辈人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这代人却很少看《联播》因为,里面氛围和风格和我们喜欢的《七龙珠》《变形金刚》差距太大。不过我们的时期音乐、艺术、商业的声音流行起来。我们这代人中已经有不少人从小可以接受音乐和艺术方面的专门教育。这使得音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的更广泛,逐渐平民化。比起艺术,还是商业更加有穿透力我们成长的时期可以说就是商业化浪潮奔涌而来的时期商业化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小时候的理想可能多种多样,是科学家、工程师、将军、医生或警察,进入大学以后如果还有什么伟大理想的话,基本上都是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代商界巨子。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巨大的商业化隆隆声中和媒体一起给我们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文化。另外因为改革,国家有了下岗工人,也有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必须保有良好的商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否则意味着难以在日益稀薄的生存之地占住脚。激烈的竞争,使得大学毕业生已经无法保证可以在职产上获得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进入商业化,把我们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变得商业化以便获得生存空间。在获得生存领地之前,我们的性格是严重商业化的改革开放放出了商业化的巨浪前辈们在8090年代里已经把浪潮推到很高。我们就不得在前人的领导下于商业化浪潮之巅跳危险的舞蹈。音乐、艺术、文学在我们这代不再纯粹,因为它们无法脱离商业的影子,它们被商业异化!甚至节日也被商业异化没有商业为基础媒体为支持的节日被人们渐渐遗忘而一旦以商业支持我们先被媒体用重棒击晕然后被牵引入商业化节日即便没有广泛的文化基础被商业异化之后的节日仍能够广泛的传播

四、乱流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见诸各大媒体的“中日学生夏令营事件”因为在夏令营中日本学生自立我们的学生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而使得我们这代人饱受批评雪片般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纷纷断言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宣判是我们这代人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可是又无可奈何于是只有学会阴冷的面对这种批评:我们这垮掉的一代是谁培养出来的!是的,更多时候反叛就是我们的心态。这是两代人之间巨大的时差造成的,不是上一代人的意愿也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天性这是80年代这个符号造成的必然生活在十年间突然改善,加之我国独特的独生子女现象。造成我们身上情绪至上的唯我独尊。因为上一辈过够了苦日子,我们这一代只要稍微在情绪上表现出不满,立 即有个方面的补偿来调控我们的情绪。情绪自然就在我们这一代至上了。如果我们的上一辈很多错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治挂帅”导致的,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犯错 在“情绪挂帅”上。平时我们仍然尊重他人,但是这仅限于没有发生喜恶情绪的时候。一旦自己遭遇了不爽的事情,就在情绪上把自己变成君王,肆意做任何恶事,仿佛全世界的人都要称臣,否则就是各方面都很败坏的“贼子”。如果我们只有偶尔情绪挂帅,那这个世界到也还太平,问题是从小到大我们的好恶情绪被家长们细心的照料着下茁壮成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甚至毫无理由的产生情绪,情绪大涨之后,然后情绪得到满足就张牙舞爪的自大起来,把情绪至上主义进一步恶化,如果情绪未能得到满足,就在不满的情绪大鼓中对“恶”进行讨伐。情绪就这样控制着我们,驾驭着我们。

过渡情绪化致使太多的争吵太多的意识形态于是我们对摧毁驾轻就熟在这个时代这种能力就是天生的有人说一个东西是对的马上可以有人站出来反驳这种上一代人需要训练才拥有的技巧耳濡目染之下成为我们的天赋”。

身为年轻人的我们仍然保留着古往今来全世界年轻人拥有的共同特质——年轻气盛。我们很年轻,接受很多还未来得及梳理的知识和观念,急于冲到战壕去建立功业。我们不懂中国的传 统文化,更不懂西方文化的各种渊源,问题是我们觉得我们懂了。因此我们相当危险。我们拿着自己尚未熟悉的武器到战场的时候,发现高楼林立,似乎阻挡了我们的前程,于是我们急于摧毁,然后获得重建的机会。

叛逆、否定、摧毁就是目前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主轮廓。无论如何先辈们都会成为史书上的一页,历史的接力棒总有一天会传给我们。无论怎么样,我们都是中国第三次生育高峰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会成为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同时我们教育和抚养的下一代也会成为中国的主要人口群。

苏联在成立70之后解体了。这时,这个大国家的中坚力量刚好是建国30年出生的那一批,相信这批人因为成长的年代离十月革命的号角已经很远了,他们更多的希望建立自己的意志,所以诺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这么分崩离析。20年之后,当我们成为社会建设的主流,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

五、春天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 果树开花

80将因为失去传承,在商业化进程中杀死。不过我在这里断言,冰雪过后将是重生!80将在异化中重生!

商业将人异化。

不被异化的人被边缘化。

商业化进程中,商业疯狂的圈地,商业与媒体联合起来为了制造更多需求将人们异化。理想的沙漠会形成,继启蒙运动在纯粹理智中对人性的呼唤之后,我们将在商业 促成的荒漠般“商业人性”之中树立旗帜、挑起明灯去追寻真实的人性。追寻理想将成为明灯,在荒漠中指引方向,将成为甘泉,润泽饥渴。商业化成熟之后,有理想的人将从事创造,引领商业潮流,没有理想的人就只能成为商业大厦的砖瓦工。理想在商业异化中死亡亦在异化中重生并毁灭异化。

商业的乱流中建立秩序。

理想的荒漠中恢复追求……


作者博客链接:

沉默的幽思【转帖】

民主——你的血里有吗?

  1. 一、从《洛桑年报》说起

《洛桑年报》是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Lausanne)每年出版一期的关于世界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目前同类研究中认可度比较广泛的。

这份报告通过分析以下因素来确定国家或地区的全球竞争能力

  1. l 经济特性
    1. 国内经济
    2. 国际贸易
    3. 国际投资
    4. 就业
    5. 物价
  2. l 政府效率
    1. 公共财政支出
    2. 财政收入
    3. 政府结构
    4. 商业法律
    5. 社会结构
  3. l 商业效率
    1. 生产力
    2. 劳工
    3. 金融
    4. 经营能力
    5. 价值观念与态度
  4. l 基础构造
    1. 社会基础建设
    2. 技术基础建设
    3. 科学基础建设
    4. 健康和娱乐
    5. 教育

这是一个考虑全面的竞争力分析。每个排名各有各自的用处,说明一些特定的问题用一个或者一组特定的分析统计方式比较好。如果仔细找的话我相信还能找到很多关于国家的排名,比如国家腐败程度排名,以人均GDP为 衡量的人民富裕程度排名等等。最后觉得很多排名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较适宜说明特定问题,因为政府和经济生活每个领域都息息相关,而这个竞争力排名是比 较反映政府施政方针产生的影响的。我不敢说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和政府好坏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过竞争力的强弱最少和政府执政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关系 吧?那么我们来看看2006年给出的排名能不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排名

国家/地区

分数

1

美国

100

2

香港

96.866

3

新加坡

90.993

4

冰岛

90.206

9

卢森堡

81.513

17

日本

74.231

18

台湾

72.993

19

中国

71.554

21

英国

71.393

26

德国

68.640

33

浙江

61.286

35

法国

60.831

53

俄国

44.738

56

意大利

43.531

1-1

表中列出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和分数。我们先来关注前面3个。第一个美国,大家对他的政体很熟悉了,因为美国动辄动用国家政治力量做意识形态的宣传,将意识形态作为政治工具之一所以我们不熟悉都不行啊。

第二个香港,香港97年前算是英国的一块独立领地,由英政府直接指派总督管理香港,那个时候的香港是不折不扣的专制,那个时候香港有个管理委员会,只有提建议的权利。97年以前,有人说这个专制的地区经济不够好,人民生活不够理想的吗?97年 以后的香港由香港基本法赋予其政治权利。基本法上写“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 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这里面“跟据实际情况”这几个字中国人都很熟悉,我就不解释了。大家都明白意思。然后香港的主要行政人 员由基本法规定需要报中央政府审批,然后由中央政府负责任命,中央政府还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拥有否决权,就是立法委员会通过的法律,中央政府说不行, 这条法律就作废了。从基本法上看,香港的民主已经比英皇时代好很多,但这样的民主不是大家所一致认可的西方民主吧?

第三名新加坡。这是一个众所周知和西方民主不一样的民主国家。体制基本和西方还是很类似,但是今年大选的时候李显龙的党获得议会84个席位的82个,另外两个席位一个给了工人党一个给了民主联盟。李显龙的人民行动党自李光耀建国以来就在新加坡拥有统治地位,三任总理统统出身自人民行动党.新加坡媒体是被党控股地,出版是审核地,外国媒体乱说话是惹官司地,卫星天线是不准地,外国节目受审查地,网络是管制地,色情是不准地,刑罚是严酷地,国家是富裕地,竞争力是强大地,民主不是西方地。

4名到第17名之间我没有在表之间列举出来,这些国家如下:冰岛、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卢森堡、芬兰、爱尔兰、挪威、奥地利、瑞典、荷兰、巴伐利亚、日本。第19名 以后,也就是中国大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英国、德国、比利时、法国、西班牙、俄国、意大利(我列举了八国联军侵华时代,占过清政府便宜的列强, 名次不按顺序,不过没有包含美、奥、日,这三个国家在竞争力排名里面名次比中国前)。我在列举一下上面说的国家的政府形态(主要包含行政和立法,没有包含 司法部门)

国家

政治

冰岛

总统是象征性国家领导人由人民直接选出,代表国会的总理拥有实际行政权力,一院制,地区政府高度自治。(另外说点无关的,冰岛没有军队,但是因为是北约成员,允许美国驻军,冰岛的国会在公元930年就成立了,那个时候偶们还在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官方名称:冰岛共和国(Republic of Iceland),政体:共和制(Republic),权利依据:1944年宪法

丹麦

丹麦君主是国家象征,首相(他所在党在议会中占据大多数,并形式上被君主任命)组织的部长委员会或内阁负责政权,国会若通过不信任案首相必须下台,一院制,官方名称:丹麦王国(Kingdom of Denmark)政体:君主立宪(Constitutional monarchy),权利依据:1953年宪法

澳大利亚

其宪法大致=英国+美国,两院制(总督是象征性的,实权不多),总理对国会负责,总督的任免由英国君主与总理磋商决定,总理及其领导的内阁、州部长大臣们负责行政,总理代表多数党,官方名称: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政体:联邦议会民主制(Federal parliamentary democracy),权利依据:1901年宪法

加拿大

类似澳大利亚,也有君主立宪和联邦的成分,两院,英女王被认可为总督,官方名称:加拿大,政体:联邦议会民主制(Federal parliamentary democracy),权利依据:英国北美洲法案,1982年修改后的加拿大宪法

瑞士

总统主要起象征作用,政府实权由7个人的联邦委员会掌握,总统也从联邦委员会中选出,两院,瑞士的政体比较复杂,融合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法律可以直接通过公民投票通过,官方名称:瑞士联邦(Swiss Confederation),政体:联邦共和制(Federal republic),权利依据:1874年宪法

卢森堡

大公(Grand Duke)是国家领导人,一院,除了国会有一个21人组成的州理事会,其成员由大公指定,不过只有建议权,其意见可以被国会驳回,大公和首相的内阁共同行政,部长大臣由大公指定。大公是世袭地。官方名称: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1868宪法

芬兰

总统和总理拥有不同的权利,总统负责国家安全及外交,总理及内阁负责国内政策制定,一院制,2000年对宪法进行过一次修改,这次修改减少总统权力,增加了总理及内阁的权利。官方名称:芬兰共和国(Republic of Finland),政体:共和制,权利依据:宪法

爱尔兰

政府象征性首长是总统只有很少的实权,实权在总理及其内阁,两院制,官方名称:爱尔兰(Ireland),政体:共和制,权力依据:1937年宪法,1999年修改过

挪威

两院制,王室只有象征意义,基本没有实权,不能解散议会,首相及其内阁负责行政,官方名称:挪威王国(Kingdom of Norway),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1814年宪法,此后多次改动

奥地利

两院制,联邦总统是国家首长,总统行使行政;总统是内阁大臣的首长,大臣们由总统指定,总统由投票从部长理事会或内阁中产生,官方名称:奥地利共和国(Republic of Austria),政体:议会式联邦共和制(Federal republic with parliamentary democracy)权利依据:1920年宪法,此后几经沧桑

瑞典

君主仍然是国家首长,但是没有军权,不主持内阁会议,这些内容是1975年宪法规定的,以往的宪法君主就是最高长官,瑞典是一院制,内阁代表国会,总理和内阁成员必须始终获得国会的支持的信任才能继续留任,官方名称:瑞典王国(Kingdom of Sweden),政体:君主立宪,权力依据:1975年宪法

荷兰

世袭君主仅在政府运作中拥有少部分权利,首相由君主指定,领导内阁,对国会负责,拥有实际行政权,两院,官方名称:荷兰王国(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1983年宪法(早在1948就已经有宪法)

巴伐利亚

德国的一部分,和第33名浙江一样,是个地区不是个国家

日本

尽 管在宪法中日本天皇只具有象征性,但是在政府职能中,天皇仍然能发挥作用,天皇有权质疑议院结果,发回重议,日本是一个统一一致的国家(相对于联邦),因 此中央政府具有巨大权力,首相及其内阁掌握行政权,首相有权解散或者开除内阁成员,如果发生不信任案,首相必须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两院,官方名 称:日本(Japan),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1947年宪法(1889年已经有)

英国

君 主形式上是国家首长,但是只拥有很有限的权力,英国没有宪法,一些关于国家政体的规定依据是历史文档,虽然英国拥有两院,上议院和下议院,但是下议院的影 响力远远大于上议院,这使得英国实际上是一个一院制的国家,首相是下议院成员(同时是议院中多数党的领导人),掌握行政权力,内阁成员中的大部分也是下议 院成员,这样我们看出在英国行政和立法大部分在一起,并不满足三权分立的原则,官方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无宪法,普通法(部分有条例,部分来自普通法的常理、惯例和实践经验)

德国

德 国是联邦制的国家,但是和美国的联邦制并不一样,德国的联邦制更多起源于自己的传统,德国将立法放在联邦,而把行政和司法放在各州,这是德国比较特别的联 邦制,两院制,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联邦参议院 参与联邦立法和行政,维护各州的利益,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若干联邦部长组成。官方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政体:联邦共和制(Federal Republic),权利依据:1949年基本法,1990年德国统一,成为其宪法

比利时

两院,国王的权利很大,行政权、任命首相、内阁和法官,拥有军队,可以宣战,可以召集或者解散议会。比利时宪法经过多次修改,逐渐使得比利时拥有联邦制的特点,允许地区高度自治,官方名称:比利时王国(Kingdom of Belgium),政体:君主立宪,权利依据:1831年宪法,此后多次修改

法国

今日的法国政府可以称为第五共和国,产生自1958年 宪法,这部宪法加大了总统的权力而削弱的议会,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和总理共同执政,法国两院制,国民大会和参议院,虽然宪法都赋予他们立法权,但国民大 会比参议院更具权力,法国有一个专门的宪法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相关的投票以决定宪法相关问题,官方名称:法兰西共和国(French Republic),政体:总统共和制(Presidential republic,权利依据:产生过程复杂,族繁不及备载

西班牙

,世袭君主是国家首长,首相是政府首脑,君主掌握军权,首相由君主在议会提名,内阁掌握行政权力,两院。官方名称:西班牙王国(Kingdom of Spain),政体:议会君主制(Parliamentary monarchy),权力依据:1978年宪法

俄国

两 院,总统是国家首长,拥有行政权,另外总统拥有军权,负责国家安全方面决策,总理由总统指定(提名须经过国会通过,三次不同过,总统可以解散议会),是国 家的第二号领袖,总统可以解散立法机构(这个国家冒冒失失改革引起的一系列后果我就厚道地不说了哈,不否认它们改革有进步面,但是是否存在另外一种产生比 在更少问题的改革方式呢?)。官方名称:俄罗斯联邦(Russian Federation),政体:联邦共和制,权利依据:1993年宪法

意大利

意大利在1946年通过公民投票抛弃君主政治,意大利曾经宣称他们的政治制度在启用前借鉴过50个国家的政府制度,不过这个系统目前仍然被认为低效脆弱,社会高度的政治分化,政府秩序的维持依然牢固的官僚系统,总统、部长委员会、市民服务机构共同执政,两院,官方名称:意大利共和国(Italian Republic),政体:共和制,权利依据:1948年宪法,后修改

1-2

说明:国会(上面的一院制或者两院制)一般都是立法机构。君主立宪国家一般我们称其政府首长为首相(首相和总理在E文 里面是一个词)。总统、君主、总督、大公一般代表国家的最高统帅,但是不一定具有实际的行政权力,每个国家这些政府统帅的权利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只有象征意义,政府行政一般掌握在总理及其内阁。大多数国家除了美国、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有总统但是并不是总统制,总统制里面总统拥有行政权力,是政 府行政的领导人。

竞争力排名第19名(中国大陆)以后所列出来的那些国家(表1-2中英国及其以后的那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我们落后的时候拿起枪炮来欺负过我们,现在列出来小小鄙视一下。算是对近代100多年来为中国富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先人们的一点点敬意。很多方面我们可能仍然不如这些国家,但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毕竟我们的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他们。

1-1和表1-2大家读完不知道有什么感想,实际上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两个表就得出什么结论,随便看看这两个表就对一些问题下定论未免武断,可是这两个表至少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吧?民主那么绝对就是“好”吗?民主就那么简单吗?这两个表是我们思路的一个开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就好了。

  1. 二、关于民主的一些絮叨——民主基础知识普及(基础好的直接跳过此节)

英语里面民主是”Democracy”,这个词和希腊语的渊源是源自希腊语 dēmokratia .dēmos 是人民的意思,kratein 是统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人民统制”翻译的像话一点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或者“统治归于人民”。只可惜民主的理念是很简单清晰的,操作起来却是复杂无比的。

谈到民主起源一般都回说说古希腊的雅典,那么我也把我们熟知的一个小故事那出来说说,这个小故事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的哈。公元前508年,政治家克利斯提尼指定出一个新的制度“陶片放逐法”就是凡雅典人民看不顺的家伙,就可以在“陶片法庭”上找个小陶片上面刻上他看不顺眼的人的名字,只要陶片数目达到6000, 这个家伙就要被撵出雅典。雅典有个很有威望的家伙叫阿里斯提德,在陶片放逐日那天他在“陶片法庭”里面荡来荡去,这时候就农夫过来问他:“喂,兄弟,知道 ‘阿里斯提德’这个人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么?我看小样的不顺眼,我要放逐他一下”,阿里斯提德问农夫:“那个什么叫‘阿里斯提德’的家伙有什么地方得罪你 了,你要放逐他?”,农夫答:“骂小样的人很多,我估摸着小样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要把这种不是好东西的家伙丢出去”。阿里斯提德很无奈地教农夫写了 自己的名字,然后自己被放逐了。不识字的农夫怎么会那么大火气呢?因为自“陶片放逐法”诞生之日起,这个制度就被贵族利用来消除政敌,很多时候一些赫赫有 名的将军在立战功之后被政敌用这种奸诈(政敌去传播谣言,蛊惑无知民众)的方法放逐,然后又在需要打仗的时候把这些放逐的将军召回(完全把人当猴耍嘛)。

雅典和前期的罗马的民主制度是很响亮很有名气的,在一个市民集会上,所有的人都能投票,都能发言。不过当时雅典纯朴善良的民众们都没思考一个问题 哦,自己是纯情善良的,本着一颗乐观积极,朴素纯良的心投自己的票,说自己的话。可是所有人都是像自己一样的“良民”吗?万一里面,不用多,一点点就够 了,有一小部分既得利益者或者是贵族利用捏造歪曲事实、制造假象、断章取义等等一些恶劣的手段欺骗民众,自己在听信了谎言之后不就成了这些少数利益分子的 帮凶?可能成了他们达成目的的工具,甚至可能帮助他们为害自己的利益。而自己又有什么呢?有足够的资金去调查找出真相吗?有足够的智慧去揭开诡辩的真面目 吗?甚至有足够的戒心去质疑既得利益者的举动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民主能保护民众什么呢?无非是换一个场地被愚弄?

古典时期的民主现在看来是数千年前很美丽的故事了,因为以现在的观念来说,那个时候(奴隶社会)并不那么民主,在雅典只有16%的市民参与市民集会。这个数字在现代无论如何是不能被人称之为民主的。不过这些故事仍然美丽,因为2千 多年以前就有人尝试这样的理念是了不起的吧,而且没有古时候的雅典和罗马不知道历史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启发人的观念走出专制,走进新的时代。罗马从共和时 期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成为专制帝国。在意大利、德国、以及一些欧洲的其他地方的自由城市仍然有人在进行这些类似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当然这时候的民主 制度也加入了一些中世纪的元素,当然这些声音在整个封建时期是很微小的。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有钱有闲的人们开始参与到政府事务中,这 个时候一些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自由民主原则在人们心里开始重生。当然像“人人拥有相当的政治和社会权利”这样一些明确政治主张的提出要等到文艺复兴时期才 被提出,并在一些和斗争中逐渐成长和深入人心。

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一定程度促进民主思想的进步。几次比较重要的革命运动也是很关键的,比如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等等。1642年英国革命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以后的欧洲就展开了浩浩荡荡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在19世纪末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已经走出专制。这些浩浩荡荡此起彼伏的革命和一些思想家的理论是分不开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合法的政府均以“被治理者的同意”为基础。他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理论的探讨,并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他提出人的“自然权 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并且第一个倡导权力分配,提出立法和行政应该分开,并且立法应该高于行政。英国革命的方向就是朝这个去的,不过今天的英 国和这个想法还是有些距离的哈。这是不是能给我们一个思考,难道那些形式上在宪法里面把三权分立写的很好的国家政治就一定好吗?像英国这些立法和行政没有 严格区分的国家就一定不好吗?我不是想否定这些政治理论或者政治学说,只是希望我们可以更深的思考一些问题。制度就是决定一个国家好坏的全部因素吗?把一 个国家的不好方面全部归根到制度层面这个合理吗?能找到一种制度(不需要其他因素)就去解决一个国家的所有问题吗?如果像意大利那样做了那么多研究和总结 仍然不能总结出“完美”的制度,那么我们这个领土比意大利大,人口比意大利多,问题比意大利复杂,人口平均素质没有意大利好的国家要怎么总结才能找到一个 万无一失的制度呢?聪明的意大利人失败了,我们就一定能在寻找优秀制度方面有所突破吗?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将其发展到“三权分立”按照立法、行政、司法分开的原则构架政府。他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 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孟德 斯鸠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国家是照做地,有些是没有地,也有很多国家是挂羊头卖狗肉地。就我们国家来说,很明确的就是没有三权分立,但是人家英国不是也没 有嘛?像菲律宾,宪法里面有三权分立啊,又有怎么样?玩弄权术的人何时在乎过宪法里面几句条文?菲律宾不是该动乱就动乱,总统该弊案就弊案吗?现在那个美 女总统(就50多岁的女人来说,她还是小有姿色的哈)阿罗约不是高高兴兴的爆一个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受贿案就把他拉下马,然后自己欣然以副总统成为总统,我不是说这个美女总统的实力哈,这个美女总统很有实力,可是没有她前总统的老爸,她也能爬这么快吗?2005年 的时候美女总统的老公受贿,干涉政府人事,自己在选举中涉嫌违规操作被情报局局长揭发,最后这个美女总统不是一点事情没有?美女总统没事说明什么问题?我 们想一下为什么不是一个民众去揭发弊案?民众怎么去揭发?民众一年能见到总统几次啊?贪污受贿这种事情会让几个人知道啊?那一定是有政府内部的人揭发才有 可能。选举有违规,为什么不在选举时就揭发?要判断时机嘛,要有人撑腰嘛,这么大的利益要有人去接受嘛。只可惜这情报局局长命不好,没把美女总统拉下来。 就是情报局局长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了。而民众呢?他们在整个斗争中起什么作用?无非是被人利用被人摆布,是利益集团斗争工具。菲律宾不是现在还经常动 乱,所以仍然向外界源源不断输送女劳工吗(台湾,香港经常雇用的菲佣)?三权分立我当然承认是革命性的思想。可是在所有地方都那么好用吗?还是其运用要有 一定非制度性的基础?玩弄权术的人就很怕三权分立,不敢玩三权分立吗?还是三权分立也可以成为玩弄权术的人玩弄的一部分?(我说这么些不是想否认我们国家 现在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国家现在就没有问题,而是提出一个反思,我们现在的问题就评一句“民主化”就能解决吗?就不会引入新的问题吗?制度就能救中国 吗?)

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对民主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据说(曾在某个地方看过,但是我无法找到出处,当故事就好,很可能不准确)《社会契 约论》刚刚出版的时候没什么人看。不过某国的书籍盗版也非常发达,迅速盗版了这本书,而没想到这本书产生了空前巨大的影响,据说曾经达到人手一本的地步, 一些小商贩在卖货的时候旁边放一摞《社会契约论》有人来买东西就唰一下从书上面斯一页下来做包装纸。以至于后面对这个国家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主 张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等非常进步的观念。很进步吧?是很进步。一致认为后面法国革命签署的《人权宣言》深受其影响。我们摘录几条《人权宣言》的内容来看看: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1789826号通过的这个人权宣言总的来看是伟大的,不过只看这一个就没有意思了。我们来看看前后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些事情吧。17895月, 皇宫里面的可爱孩子路易十六没钱了,所以决定开个三级会议讨零花钱。第三等级的人(农民,商人,资本家)呢觉得他们的人数最多,钱也不少,开这个三级会议 总是他们掏钱。他们觉得钱可以掏啊,掏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的,但是掏钱的话说话的分量也要加重才行。本来嘛是一件有商有量大家不伤和气的事情,路易要钱有 权,第三等级要权有钱,两边开会一合计,一边给权一边给钱就没事了。结果开会的时候路易只谈要钱,第三等级只谈要权。两边完全没有沟通。于是第三等级的代 表就在民间散布各种皇室丑闻。农民伯伯们听了不爽啊,就拿起农具抢了枪支把一个关押了7个人监狱打开了,把人放了出来,这个监狱叫巴士底狱。小路易看见一个关了7个人的小监狱被弄破了,没当回事儿,该干啥还干啥。但是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们可乐坏了,原来他们还有这么大威力呀。于是全国各地在鼓动和宣传下开始各种骚乱,也就是在全国各地抢一下店铺啊,杀杀人,放放火 什么的。此间倒霉的不只是地主和贵族,资产阶级也成为农民仇恨的对象,这时候的农民伯伯们是没有立场地,谁去蛊惑他们,他们就成为谁的侩子手去帮他们杀 人。剩下就不用说了吧,混乱、党争、各种制度间的轮流交替,我们知道现在法国是第五共和国,那个时候第一共和国还没有啊,还有一阵折腾呢。那么为什么会这 样呢?原因当然又多又复杂。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了解民主共和之意,而只有少部分人在推动民主共和进程,有时候甚至为了推动进程而不惜煽动民众是这场革命 悲剧的一个主因之一。那时候民众心理有一个朦胧的关于“人权”的认识,但是很浅表,不深入。就在那些有知识的人蛊惑下,民众之间情绪依靠情绪像野火般蔓延(一些民众,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光看到一些人义愤填膺,自己也就跟着有了这些情绪),所以产生了悲剧、闹剧。

美国政治家杰斐逊和他们的《独立宣言》开始民主的确走进了划时代的新篇章。一直觉得,真正懂民主的是这批美国人。不过那是下一节的事情了

  1. 三、民主的血液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民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

说实在话这并不是一个好扯的主题,这关系到一点点意识形态的不同,偶们中国认为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对 民主问题的考察总是同国家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民主是一种与专制相对立的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民主的发展程度 和形式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并受一定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在阶级社会中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民主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维护其经济利益的,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 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下,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看,民主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和发展,专政的范围 逐渐缩小,当专政消失时,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就消亡了。民主作为与专制相对立的统治形式和国家形态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民主是一个复杂 的、多层次的结构,充满辩证的因素,是许多矛盾的统一,其中最重要的有:自由与平等的统一;多数裁决与允许少数保留意见的统一;选举、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和 服从国家公职人员依法管理的统一;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上述民主的共同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所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都必须具备,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这 些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实施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各国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包括: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实行真正的普选制、监督制、罢免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统一。以上解释基本说明中国关于民主的认识。抄书打字是很累的,上面这一段的全文直接COPY自网上,谢谢前人的辛苦。

而老美则强调,民主是全民的,人民支配的政体,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直接行使,或由经自由选举制度产生的人民代理人行使,用林肯的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很多关于民主的认识中西方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主要是在阶级上的不同。中国的意识形态认为在阶级社会国家永远是专制工具,民主是相对概念,只对统 治阶级民主,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来专制人民的敌人,所以中国的叫做“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说白是怎么看问题的问题。如果承认阶级,那 其他的相关东西就要承认嘛,国家就是统治阶级的专制工具啊,民主也的确具有相对性啊?基于这个理念是可以对美国人的民主提出质疑啊?你美国人口口声声说全 民民主,全民在哪里?不是每次选举都有高昂的选举费用吗?这些穷人玩得起吗?这些靠资本家的钱上台的政治家上台以后就不会为这些资本家某福利吗?

而美国人不是不能就意识形态问题质问中国。怎么质问就自己去找。

所以说这个是个意识形态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很难扯清楚,扯清楚的时候扯的一定不是民主本身,是其他东西了(这点很重要,仔细看看我们自己关于民主的解 释,没和西方差多少嘛,关键的不同不在民主的认识不同,民主的认识是绝对相似的,关键的不同从意识形态开始产生的,我这么说,懂我的意思了吧)。

现在人家美国毕竟是第一豪强,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或地区望尘莫及的,只能在一旁望洋兴叹。为了可以把问题讨论清楚,我们暂时放下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也不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说什么了,第一那个扯太远,扯起来没完了,第二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写进宪法地,乱说是违宪地。

放下了意识形态问题,就能进入正题了(如果对下文有疑问且疑问来自意识形态,就完全不需要探讨了,扯不清楚的事情哈),哎呀,好累呀,这么半天还没进入正题。

“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是《独立宣言中》一句普通的话,却也是史诗,也是战歌。不管有其他什么复杂的历史背景,美国人曾为这句话发生过内战。正是不 惜一切代价去捍卫的,才能体现这是“造物者的赋予”和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仔细看这句话,我们真的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吗?

卡尔.舒茨在1859年麻萨诸塞州竞选参议员时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Liberty and Equal Rights)》演说,我将这个演说的部分摘录如下:

先生们,“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并被赋予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希望《独立宣言》中的这句名言铭刻在共和国领土内每一根门柱上。革命元勋们从这个 原则出发,提出争取独立的要求;他们遵循这个原则,建立了国家体制;而整个结构应该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这项原则包含了我们政治生存的纲领。这是最进步 的同时也是最保守的原则。说它最进步,因为它把人类大家庭最卑贱的成员从恶化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并以平等的人类尊严那种令人振奋的意识激励他们;说它最保 守,则因它把个人的权利当成共同的事业……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侵犯必然引起所有其它人起而捍卫,他们在捍卫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捍卫了他的权利;这时,也只有这 时,所有人的权利才不会被政府当局所剥夺。要我指出偏离这一原则的后果吗?请看蓄奴各州。那里有一个阶级的人被剥夺了天赋权利。但是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这还算不上唯一可悲的特征;同样可悲的是另一个阶级的人奴役着前者。有奴隶是糟糕的,但是几乎更糟糕的是那里还有奴隶主。奴隶主不是自由人吗?不是的,先生们!他们的新闻自由在哪里?他们的言论自由在哪裹?他们当中有谁胆敢公开鼓吹一些与统治制度不严格一致的原则?他们多谈共和制政府,他们阔论民主,但是奴隶制度和奴隶主统治的暴虐风气像毒汁般浸透了他们的整个政治生命。他们害怕自由,唯恐自由的精神感染他人。蓄奴制奴役了奴隶也奴役了奴隶主。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原因在于你们不可能在否定社会上一个阶级享受充分天赋权利之时,又不致使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如果你们想自由,道路只有一条:保证你们所有的邻居享有充分的同等自由。此外别无他法……

——卡尔.舒茨(Carl Schurz)《自由与平等权利 (Liberty and Equal Rights)

看了上面这段话了解“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并被赋予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含义了吗?了解“保证你们所有的邻居享有充分的同等自由”的重要性吗?这条实在是“民主”的核心,失去了这条,或者这个原则没有被透彻贯彻真不知道“民主”会导致什么样的惨剧。

民主不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制,民主必须在保证所有人的一些基本权利(自由、财产、生命)的前提下,实施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而这种多数人对少数人 决策决不能导致多数人去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如果允许这样的现象,今天你是多数,你去暴政了一伙少数,明天又去暴政了另外一伙少数,总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变 成少数,成为被暴政的对象。民主在多数裁决少数的问题上是危险的,一旦多数的决策形成了对少数的暴力,民主就只可能是一个划圈子的血腥游戏——人们一直在 划分圈子,找圈子,联合圈子去对付另外的圈子,最后得结果是永无休止的一些圈子对另外一些圈子的暴力甚至是屠杀。这样的民主没有能保护任何人,保护不了任 何人。

所以民主一个基础的核心就是“多数人决策,但是绝对保护任何少数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在911事件当天,美国民众自发的拉起布标,告诉其他的美国人要在这个危险的时刻保护作为少数且大多数无辜的伊斯兰教徒。这样感人的一幕,只有在这样一个曾为“人人生而平等”英勇斗争过国家才会发生。

请记住,民主除了意味着你自己不以民主作为武器去剥夺他人的权益,同时意味着你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别人以民主之名剥夺他人权益,意味着你必须为他人的权益而战。这是建立良序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请看民主成为残暴的机器吧。

除了上面这个,民主还有一些其他基础。

不可剥夺的言论自由。记得上面说的希腊陶片放逐法吗?话语被称为贵族们争夺权利的工具,话语被用来愚弄与控制民众。利益团体通过控制媒体来玩弄民 主,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成立一个公正的调查机关去调查每张报纸的每条言论。因为一旦有了这样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个巨大的利益团体,没人能保证他 们的检查仍然保持公正。所以美国人的信仰是言论是民主的生命,通过不断的公开的辩论和讨论,真理最终越辩越明。凡是属于真理的,最终会浮出水面,深入人 心。这个理论看上去很漂亮富丽堂皇,实际上操作起来有其困难的地方。就算是现在的美国,布什政府仍然利用媒体做战争宣传工具,有人发出“反战”的呼声,立 即有人以“叛国罪”打压甚至封杀之。其他地方这一点就更难操作了,打个比方来说吧,广告。现在我们吃虚假广告的亏还是吗?君不见虚假到脑白金那 样的广告满天飞,铺天盖地而来,民众这个时候能怎么样呢?有人说他假就没人买了吗?满天飞的广告已经把你淹没了,一点点质疑的声音完全进入忽略不计的状 态。民众自身没有任何能力对抗这些虚假广告,这能任由假广告摆布。如果是广告我们被骗了买点东西也就忍了,如果是蛊惑民心的言论呢?发生法国革命那样的惨 剧吗?谁来蛊惑,我们就成为谁的杀手?

好了单有民众的言论自由,最终自由还是无法被保障的。因为民众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一些单独方面,民众是弱势群体。这需要一些其他的民主基础。先说 一些不是很需要多说的(不是不重要,而是被人翻烂了,没必要多说,也说不出什么味道了)。比如权利与义务,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仍然是要承担责任的。不能说 选出个政府,然后第一件事情,投票停止税收。在强大的人民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民而使得人民更强大。那种不负责任的“自由”做法 会导致国家的崩溃。你如果不能有效地建立自己的政府帮助自己,就只能让另外的强权来统治你了。所以自由可不等于想干啥干啥。必须承担义务。承担义务的同 时,行使权利也很重要,民众必须保证足够积极的参与言论,参与社会各项事务,参与政治活动,才能保证正常的民主秩序。如果民众参与不积极,最后得结果就只 能是大部分的民众被少部分积极分子统治,这个无法达到民主的目的,一定比例的民众参与度才能称之为民主,就那么一小伙儿人在那儿选来选去,有什么民主可 言?(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主基础,比如公正的司法等等,但是个人认为那基本属于常识问题,就不瞎扯了)

除了上面这些,民主基础。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民主基础。这个基础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前面所说的对“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解和贯彻。这个基础 就是——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为什么这个社会基础那么重要呢?我们知道三权分立吧。是为了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相互独立形成制约。可是问题来了,立法机构一 定能制定制约行政机关的法律吗?问题是完善的法律条款就能解决的吗?我们的法律条款当然可以尽可能完善,可是,当有很细节的法律的时候,为了保证法律的起 效,实施,我们需要什么?一个非常庞大的监督、检查机构。那么我们怎么防止监督、检查机构的问题呢?我根本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想一切通过制度,用制度来解 决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不要走极端,我没说制度没用,我只是说需要其他基础辅助制度,特定社会基础上的特定制度才会比较有效,不管社会基础瞎引进制度是在 胡闹)。除了分权分立,监督检查机构,完善的法律等等。最终要的,保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事务要完成。如 果这些事务完成的权利都交给政府,无疑就让政府成为最大的利益团体,这样的情况下,腐败等现象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因为巨大的利益作为诱惑,肯定是有人敢铤 而走险的,立在完善的法律也没用,毕竟我们大陆法系的法律是比较死(普通法法系相对灵活,可惜你要逮住人才好使啊,逮不住呢?)的,而人是比较灵活的,尤 其是中国人,在表面不逾越制度情况下去逾越制度是中国人的千年修行,是中国人就在逾越制度方面是专业人才。为了抑制政府的力量,必须把社会事务分散,就是 说把各种利益分散个很小的因子,让社会事务中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直接和利益相关的东西由分散的小因子承担。政府只负责维护这些小因子之间最必要的协调。让政 府最大限度的不合资源等直接利益打交道。举例来说,媒体间可能互相竞争,政府要负责媒体间的正常秩序吗?不能,这个应该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来做,媒体付钱, 这些认证机构帮助统计发行量,帮助调查媒体受众等等,就是提供媒体所需,但是媒体自身不能做的一些事情。那么这些机构就不会收媒体的钱,报虚假数据吗?如 果有整个社会只有一家这样的机构肯定会,那么如果有很多家呢?某家的数据和其他家的数据出入太大,失去读者的信任,他就无法发展,无法从事这个行业。我不 说绝对,但是这样的机制很有效的降低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只有在这样丰富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才是强大而具有竞争力的,人民的生活才是有保障的。政府 集中掌握社会资源,才是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肇因。

  1. 四、你身上有民主的血吗?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宪法的一句,先摘录出来,顶一下。不过作为统一大业,和平统一才是两岸的福祉,海峡两岸,一乃同胞,相煎何急。

另外我在摘录几条其他的。

第一章,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二章,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二章,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二章,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章,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章,第五十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第三章,第六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二)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 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版)

请仔细阅读我们的宪法。难道这些还不够体现民主精神?

如果说我们的国家在运作上仍然有不够理想不够民主的地方。这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制度的问题,甚至这么说,换个制度又能怎么样?国家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如果有成绩,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但是如果说仍然有不足的话,那也是中华民族千年流在血管里面的污血所致。

数千年来,我们没有完备的法制系统,维护我们千年来帝国运转的主要工具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更多时候成了我们抽象的法律。伦理系统规定了纲 常,规定了上级和下级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在我们的伦理系统里面,只要符合伦理的就是正确的,在伦理的帮助下,站在伦理有力一方的可以以伦理的力量 仲裁欠缺伦理支持的一方。比如君可以随意的处死臣,只要构成君臣关系,这种仲裁是不需要解释,没有任何理由的。父亲可以处死儿子,甚至把儿子的肉给君熬 汤。就在伦理的帮助下,制定出严格的等级。刚才说了伦理规定了“上”和“下”,而在伦理的帮助下“上”对“下”拥有仲裁权,而只要不逾越伦理仲裁就会受到 支持。当某个“下”集团内部发生冲突,就会把冲突交给它们共同的“上”去仲裁。这种仲裁只要不超出伦理,一经裁决,不得异议。无疑于这种上下之间的仲裁成 了法律般维护稳定的力量。只要一个单层的上下结构是稳定的,那么一个帝国庞大的金字塔式(很多个上下结构上下拼接而成)的结构也能在逐级的稳定中固若金 汤。我们的帝国因此无法发展出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因为没有稳定法律体系,形成不了稳定的市场,甚至我了避免边境贸易冲突,我们不得不闭关锁国。

只要打着“伦理道德”的旗号就能胡作非为,肆意践踏个人权利,这是中国人身上的硬伤。这里的“伦理道德”可以上升为“意识形态”。近代,我们很少打 着伦理的旗号作孽了,不过拿意识形态做武器去杀人放火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举例出来伤害民族感情,不管红色还是蓝色的感情,伤害都不好,就自己去想想有没 有红蓝两色有没有打着什么旗号做过什么惊天地的大事吧。

我之所以提这些,是想说,千年来我们的血里留下了一些东西,这是历史的沉积。逐步的用新的思想把这些就的沉积换掉才是大事。

我们还会打着某种旗号去制另外一个旗号的人于死地吗?如果还会,我们身上并没有民主的血。

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那些人权受到侵犯的少数派吗?如果不会,我们身上没有民主的血。

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更踊跃的参与到社会进步的讨论中来吗?如果不知道,我们身上没有民主的血。

我们尽自己的力量去参政议政了吗?如果只是停留在论坛上,没有去自己选择人大代表,并向人大代表陈述自己的意见,我们身上没有民主的血。

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争取逐步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社会了吗?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多元,我们离真的好民主还很远。

写到这里就已经差不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受“独生子女”风气的影响,我们在人习惯抱怨,习惯指责制度,不习惯于反省自身的缺点,一个民族不从自己开始反省是无法强大的。上面很多是个人的愚见。不足之处希望能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联系方式:

SinoWong wxy2ab@163.com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

认知与生活【转帖】

——那是像山花般烂漫的生活啊


认知与生活


我们的所有学习和生活,绝大部分都是接受环境给我们的刺激,经过分析和处理,对环境刺激做出自己的反馈。我觉得认知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个过程,以后再强的分析思考能力都于事无补。我们的人生,似乎从我们认知的习惯和方式中就已经决定了。
嗯,我们知觉的过程和阶段基本都写在上面的图里面了,上面这幅图的缺点是用了一些让人不大那么容易弄懂的词汇,不过优点是总结的很好,而且还有例子,配合例子。我们应该能大概了解我们的知觉过程了。
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这个图吧:
环境刺激
环境刺激说来简单,就是我们周围,我们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包括我们周围的花鸟鱼虫、高楼大厦、亲戚朋友等等。当然也包括走路被石头绊了一下,包括电视机里优美的画面,收音机里面悠扬的音乐等等。
如果把我们自己比做一个工厂,环境就是我们的原材料,我们把从环境取得的材料和信息拿来加工,加工出产品再送还给环境,对环境产生影响。工厂的好坏当然影响产出产品的质量,可是之前呢,从环境取什么材料来加工,也一定程度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好的木材做出来家具,当然比朽木会好一点啦。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于,从环境选取材料不仅仅影响最后产出产品的好坏,也影响工厂本身,就比如工厂引进的是全自动的生产线,应该比手工生产来的效率高,质量好吧。
可是,环境是相对稳定的,是“死”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客观”的),所以比较关键的,就是我们后面提到的选取加工的过程了。
我们应该不止一次听过例如“玫瑰花下有刺/刺上有玫瑰花”和“斑驳的树影里面有阳光/阳光下是斑驳的树影”这样的小故事吧。其实说的就是从环境选取的问题。
感觉
这是由感觉器官接受的最直接的信息。在图中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我们面前有张画着个四边形的稿纸,感觉阶段做的就是图形在视网膜上成像,我们已经看到它了,感知到它了。但是这个过程仍然比较“物理”或者说比较“生物”。就是说只要我们的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没有太大问题,那么这个阶段感受到的结果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知觉组织
从“知觉组织”开始,我们的认识过程开始受心理过程的影响和持支配。这个过程把我们感觉到的材料组织和联系起来。同样是金黄色的橙子和香蕉放在一起,我们不回觉得它们是一样东西,我们的朋友和同事说话,我们不会觉得这是电影配音。我们看这些过程似乎理所当然,其实受到心理过程的支配。理查德博士因为一次意外,脑子负责组织和联系的部分受损,他就不能正常地把这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组织或者区分开。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感觉信息都那么容易组织和区分,初次看见的事物,或者是模棱两可的事物“知觉组织”过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请看下面的几幅图:

因为存在模棱两可的模糊性,所以我们识别和组织这些图形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有些图形在不经过提示的情况下,比较难于分辨出图形中的两种事物,但是当我们受到文字提示以后,我们就能清晰的辨别。这就是心理影响我们组织和联系事物最好的例子。
发现了吗?如果我们的心理给我们更多暗示或者提示,我们能从环境提取出更多信息。
辨识/识别
知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辨识/识别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受心理过程的控制.比如我们将稿纸上连接的四条线段叫做”矩形”,”矩形”这个概念是你的记忆里面曾经有的经验.这个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选择和识别.一幅复杂的画面,我们能瞬间识别出画面里面所有的内容吗?不能. 在一个瞬间我们可以把整个画面看成一个整体加以识别和描述,但是这个瞬间,我们将忽略细节.如果我们将注意点转变到某个局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将失去其他细节.这是因为辨识/识别过程通常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而我们的注意力是互斥的,当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其他事情将会丢失注意,虽然感觉(皮肤感觉到的疼痛、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图像等等)的过程仍然在继续。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左边耳朵和右边耳朵戴上不同的耳机,两边同时播放不同的诗词,我们同一个时间只能辨别一边耳朵的内容,另一边耳朵的内容将丢失(如果播放的内容已经极其熟悉,则例外,但是那是另外的过程)。
心理过程
在识别和获取环境信息之后,信息可以在我们的脑海里面进行复杂的加工,但信息也可能不经过“意识”加工,直接“无意识”的做出反应。比如求解一个复杂的数学题,我们可能需要在脑海里面思考很久;但是我们的手被火苗烫到一下,猛然缩回手来,这个过程是完全不需要“意识”参与的。可能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平时有94%的行为是不在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被“无意识”的完成了,但是回想下我们平时走路,说话,搬一个箱子时候身体的配合就能理解,这些活动中的大部分时候都不需要意识参与,意识只是偶尔“指导性”的改变一下行为方式。但是这偶尔发生的“指导性”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无意识”的时候,是无法从环境摄取和交换信息的,这就好比“无意识”就是个不问青红皂白的工厂,不管送来的是什么原材料,只管做成家具。但是”意识”的过程不同,有很显然的选择性,可以从环境选择什么是一般的桉木,什么是上好的杉木。
需要注意的是,受到伤痛马上做出的神经反射属于“无意识”,由于心理暗示、习惯和潜移默化等因为造成的一些“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反应,也是属于“心理过程的”,只是这个过程不能被我们思维到,而“意识”是可以被思维到的。恰恰是心理暗、习惯、潜移默化等等因为才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部分。因为这些“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的大部分的行为。举个很例子来说,好的“意识”好比一个工厂有个优秀的厂长,洞悉事物,观察明晰,分析入理,理解透彻,但是他自己不会做事情。“无意识”的心理过程不一样,可以看成是优秀的工人,他们能最终制造出品质优秀的产品。我们知道,一个工厂,只有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领导是显然不够的,他必须能训练出优秀的员工来。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平时觉得很多道理很多事情我们都懂,都明白,可是这其实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只有当这些我们懂得的道理转化为“无意识”的习惯时,这些道理才能发生作用。
上面的几个过程介绍完,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词“熟视无睹”。“熟视无睹”其实是我们经常干的事情。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而且是互斥的,当我们在脑海里面注意一个事物的时候,通常都会忽略其他的。这个其实就是熟视无睹。这看上去是不可避免的,的确,因为注意力和精力有限,我们必然会忽略一些东西(想要注意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和所有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熟视无睹”不可避免,但我们不能够过分熟视无睹!就是忽略那些本不该忽略的东西,我们不应该那么大方,无视那么多东西,丢失那么多美好的机会。
我们通过了解前面的直觉过程应该已经弄清楚了,我们的心理过程——包括动机、信念、期待、知识、记忆、语言等等能帮助和引导我们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做事缺乏足够动机、没有信念,没有期待,知识贫乏,记忆模糊我们将失去越来越从环境获取信息的机会。或者说心理过程的缺乏,就好比一个家具厂无法得到优质的木材。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我们期待、关注的事物越少,环境就给我们越少的回报,生活就越无趣和空虚。
前不久去玩,本该开满满山遍野的菜花都已经凋谢,剩下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同行的同伴当然会感到失望一些,不过有个同伴说了句振奋人心的话,这个地方好不好玩,其实取决你投入多少!反复思量,的确就是这样,这个地方仍然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但是需要我们敞开心扉去接受。即便我们在春意更盎然的二月来这里,油菜花灿烂着所有的山间和原野,可如果游玩的人执着的想着其他事情,可能这么美的春意也是无法打动他的吧。最后把朋友这句话送给大家,我们生活有多美好,其实取决于你投入多少。

作者wxy2abblog